致力于成为中国最好的商学院!

近期热招

咨询热线:0571-88210851

咨询热线:0571-88210851

我要报名

新闻资讯

史晋川:创新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而是毁灭性的创造

2016-11-17


人物名片

史晋川

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院长,美国芝加哥大学和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访问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区域经济和法律经济学,曾获得首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奖,第二届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和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12项,2009年入选“影响新中国经济建设的100位经济学家”,2014年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今天谈创新,谈经济发展,首先要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理念,金山银山是经济理念,绿水青山是生态理念。但在打造金山银山、保护绿水青山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红色江山这一政治理念。今天论坛的主题是创新和联动,我们国家对创新是非常重视的,创新对未来的中国经济发展确实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想简单讲几个问题:为什么在现在发展阶段要提倡创新?怎么去理解创新?创新为何需要联动?



“经济发展模式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是因为支撑要素驱动发展模式的因素已经在消解了”


第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现在要大力提倡创新?原因就是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经济的发展阶段变化了,经济模式也要随着转变。改革开放的前35年,中国的经济发展是靠什么?靠改革所激发的力量,把所有能够调动起来的要素都调动起来,投入到资源配置,投入到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因此,我们的经济迅速发展.中国1978年只有3600亿GDP,只相当于2015年杭州市GDP的约1/3,到2015年,中国经济已有近68万亿GDP,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发展经济主要依靠动员资源和投入更多的资源,这就叫要素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


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开始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中要素驱动的因素开始消解,说白一点,没有那么多要素可以供你来利用了,没有那么多要素来供人们粗放地利用,来继续推动经济增长。



在人、财、物等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是人的要素,也就是劳动力.十二五发展期间,从2011-2015年,16岁到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从零增长到负增长,2011年,有多少人加入劳动队伍,同时就有多少人退出劳务队伍,劳动力是零增长。2012年,劳动力减少了345万,开始负增长,2013年劳动力负增长244万,2014年劳动力负增长371万,2015年劳动力负增长487万。我们预计,从2015年到2030年,中国的劳动力,每年都会以300多万的数量减少,也就是说,未来的十几年会减少4000多万劳动力。尽管计划生育政策已经有所调整,但是坦率讲,这对2030年之前中国劳动力的缓解没有任何一点帮助,因为哪怕是2015年生出来的人,也要到2031年才会是劳动力。所以在2030年之前不会有任何影响。由此,可以看到,为什么要把发展模式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因为支撑要素驱动的因素已经在消解了。



“有人得到的更多,而同时有人失去一部分蛋糕,这才是真正的创新”

第二个问题,怎么来理解这个创新?今天我们很多人所理解的创新是有问题的,是不够准确和全面的,尤其是很多管理学家在讲的创新,那不是一个从全局来看的创新概念,是从微观和局部来看的创新概念。对经济学家来说,我们要讲创新,要准确地、全面地来理解创新概念。


我为什么说很多人对创新的理解是有问题的?比方说我们有很多人在骂阿里巴巴,说阿里巴巴给实体店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给商业房地产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给实体经济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刚刚昨天结束的双11销售额1207亿,说明互联网+及电子商务极大的发展。再比方说刚刚前几天结束的美国选举,这就是一个创新,草根战胜了精英,我们看到这几天美国纽约、加州、芝加哥这些州的人在游行,但是草根战胜了精英确实是一个创新,同时也说明我们过去的精英在引导整个社会发展的过程当中,相对来说长时期地漠视草根的利益。许多创新咋看之下并不舒心!


请注意,对创新概念的正确理念,创新不是经济学中“帕累托改进”,而往往是“卡尔多-希克斯改进”。帕累托改进是说,你做一件事情,这件事是有人得到更多的蛋糕,但是同时没有人失去蛋糕。或者蛋糕做大了,有人增加蛋糕的同时,没有任何一个人的蛋糕减少。创新不是这样的改进,创新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创新是卡尔多-希克斯改进,就是说,创新整体上把社会的蛋糕做大了,但是做大蛋糕的人得到的更多,而同时有人失去一部分蛋糕,真正的创新往往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当然,这种创新普及了之后,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社会政策,去补偿那些失去部分蛋糕的人。卡尔多-希克斯改进的前提也是要把蛋糕做的更大,无非在这个过程当中,分配会出现你多我少的情况,有的人更多了,有人减少了,虽然最后的结局是可以做相应的补偿的,但你多我少的过程是无法避免的。        


我们今天理解创新概念,有两个含义:第一个含义,新的科学技术在商业领域的第一次运用;第二个含义,创新的过程是毁灭性的创造,或者说是创造性毁灭。也就是说,在创新过程当中有人发展起来了,但是随之会受到直接冲击、间接冲击的是相当一部分被替代的行业,或者被替代的行业的原先的经营、生产、服务的方式。所以,我们今天看到很多创新的活动,看到像阿里巴巴这样的创新(这个问题我等会还会讲),它确实是一种创新,但这绝不是一个皆大欢喜的过程,每一个人都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创新不仅是蛋糕的做大,同时也意味着受到创新冲击的人的蛋糕是更少的。这是我们对创新应该有的一个正确的和全面的理解。


 “政府制度创新的滞后阻碍了企业的创新,同时会导致企业把创新的注意力集中到打制度的擦边球”


第三个问题,创新为什么需要联动?我想重点讲一讲,我们不同创新主体的定位和作为问题。不同的创新主体在不同类型的创新当中,应该有不同的定位,相应的会有不同的作为。广义的创新包括了制度创新,理念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等,它是一个大的创新的概念。创新为什么是需要联动的?政府的创新重点应该是制度,知识分子的定位应该是理念创新,企业的创新更多的是产品、技术、商业模式的创新。所以不同的创新对于不同的主体来说应该有侧重点不同的定位,这种定位如果定的好,创新可以形成联动,如果定的不好,某些创新主体在创新中滞后,会制约其他的一些主体的创新。

比方讲,在中国企业家的微观层面的创新出现了很多问题,原因是什么?原因是政府在制度创新的定位和作为是远远不够,或者说是滞后的。



南方周末上一期有一篇报道是关于中国医药行业的创新,说中国医药行业的创新最主要的一个就是新药的研发。在国外新药的上市收益通常是非常高的,部分新药上市五年之后,可以达到60到100亿的销售。而中国今天的新药上市效益是非常低的,中国的新药上市五年的年平均销售额大概是在0.5亿到1.5亿之间,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不仅是没有盈利,甚至是亏损的。原因是什么?原因是居民对这些药没有需求吗?


显然不是,如果没有需求的话,企业很少去做这件事的,实际上是有市场需求的。但是为什么年平均的销售额那么低,微利,甚至亏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目录,新药的目录,在中国2002年到2015年这13年当中,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的新药有384种,但是被国家纳入基本医保目录的只有76种,只有20%。也就是说有80%的新药在这13年当中并没有被纳入国家的基本医保目录,国家的基本医保目录是什么时候制定的?是2009年制定的,每年的调整极其有限。跟发达国家相比较,中国的新药上市之后,进入国家的基本医保目录,到可以被基本医保目录覆盖,消费者可以报销了,一般大概比发达国家要晚8年。


这是非常典型的例子,中国为什么在医药领域的创新、企业新药研发的积极性等各方面,远远滞后于先进的发达国家?实际上整个这个领域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政府,政府的制度创新上是不到位的,它的作为是不积极的,所以这种制度创新的滞后,实际上阻碍了我们国家在医药行业的创新。



 

中国的教育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老是说中国是应试教育问题严重,缺乏创新思维的教育等等。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教育,整个教育领域的创新实际上受到的阻碍,同样也是政府的制度创新的定位不够准确和作为严重不够。我们知道学区房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北京的学区房可以到10万一平方,15万一平方。前几天杭州的都市快报用了整整八版报道学而思,引起了大众广泛的议论。


为什么会有学而思这样的机构会有迅速的扩张?很简单,就是因为政府在教育领域的制度创新不到位。就是因为政府在义务教育的阶段,教育体制的改革是非常滞后的。如果在义务教育阶段,民营资本的进入是相对比较容易的,是没有那么严格的管控和管制的,这样的话,我们城市里的优质教育资源的学校就会更多,所谓的民办学校就会更多。如果说今天杭州市能够增加30所、50所类似于今天大家都想打破头进去的那些民办小学的话,学而思就没有那么大的市场。


我们现在刚通过的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不能够办营利性的学校。那这样的话我们很多民办学校是不是该撤销了?然后教育部说这些民办学校都是非营利性的,这纯属是掩耳盗铃嘛!正是因为政府在教育领域的制度创新滞后,所以才会导致天价房持续出现,才会导致学而思这样的机构“疯狂成长”。



学而思迅速成长的道理很简单,因为盈利性的培训机构是可以允许办的,而盈利性的小学的办学是不能允许的,不让办学校,那就办营利的培训机构,这是一种替代,这种替代扭曲了教育资源的配置。如果可以让民营资本办盈利性的小学,提供高质量的、高水平的教育,这实际上无论是对我们的教育事业,对学生本人,对家长,对家庭,对社会都是更加有利的一件事情。所以,天价学区房的存在,学而思这样的培训机构大规模的扩张,实际上是教育制度创新不到位,使得民间的行为产生了一种跟应有的创新相比较的一种扭曲的“创新”。道理就这么简单。


第三个例子讲讲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在短短的十几年当中,成为一个具有世界影响的一个互联网企业。但严格地讲,阿里巴巴的互联网交易平台主要不是靠什么技术创新,也是没有多少原创的商业模式创新。


所以你可以看到阿里巴巴的规模那么大,但是资本市场的评价并不是很高的。如果没记错的话,中国最大的前十位的互联网公司,就上市公司的市值和美国相比的话,大概他们是我们的3.87倍。为什么?他们是有原创性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而我们明显有差距。我不是说阿里巴巴一点没有创新。但是他的成功的最主要的原因,说到底是制度。这政府没有把制度创新做好,企业来做了,企业做制度创新开拓出巨大的商机。


阿里巴巴确实是成功了,为什么?美国的消费者对网商没有那么大的热情,美国的商业贸易活动的经营者,没有对网商抱那么大的热情,道理很简单,在美国从事商业活动,做买卖,线上做和线下做,面临的制度环境基本上是一样的,而在中国,在线上做和线下做制度环境差异是非常大的。开网店的交易成本远低于开实体店,这是阿里巴巴成功的关键。


中国的互联网+没有很好的原创的技术创新,也没有很领先的商业模式创新,它为什么那么火?它是靠旧制度给的机会在支撑发展空间。中国人在地铁上老是埋头刷微信,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在伦敦、纽约、巴黎的地铁上看报纸、杂志、电视新闻,中国人都是在看微信。我们的移动互联网新媒体为什么比先进国家远远吸引那么多消费者和投资者?不是说腾讯厉害,不是说微信厉害,而是中国今天对于媒体的管制,对传统媒体和移动互联网新媒体的管制制度,两者的差异是非常大的。中国人在微信可以看到电视和报纸上看不到的东西,而美国在网上看到的信息跟在电视和报纸上的信息差不多的,原因就是媒体政府管制制度的差异。这种制度差异给移动互联网新媒体带来巨大的商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这种制度差异给我们的企业有了创新的机会,像阿里巴巴,微信的例子,因为政府在制度创新上不够,给企业去做制度创新提供了空间。这种是好事,也是坏事。它的好处就是通过企业微观主体,在微观基础上对不合理的宏观体制发起了冲击,包括滴滴、优步是一样的。


但是,它也有坏处,如果政府长期在制度创新上不够,它的作为远远不够,使得制度创新滞后,如果这种情况长期的保存和延续下去,它会在客观上把企业对于创新的注意力,或者创新的焦点和重点集中在制度创新上。按道理企业的创新定位主要应该是技术、产品、商业模式的创新,这是它的正确定位,它主要应该在这些方面做创新,而由于政府的制度创新定位的不准确和不作为,使得企业客观上创新注意力集中到制度创新上面去了。这也会出现相当的副作用,有大量的企业以后就会专注去打制度的擦边球,而相对地不重视技术创新等,这可能会导致制度创新变成“鱼目混珠”的制度创新。近期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互联网金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真正内涵,是用改革的方式来打破各种阻碍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


最后一点,我们应该怎样去推动创新?实际上我们前面所讲的已经可以从逻辑上得出结论:我们要用改革的力量推动创新。改革从某种程度上就是制度创新。今天中国最重要的改革,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推动企业的创新,这个应该是我们要做的改革和创新的联动最重要的事情。为什么这么说?这就涉及到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的理解,今天很多人都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仅仅理解为短期的含义,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它真正的内涵,是用改革的方式来打破各种阻碍创新的制度和体制机制的障碍,来纠正那些扭曲要素配置的体制和机制,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优化要素的配置和促进经济发展。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破除新二元经济结构,什么叫新二元经济结构?就是在我们的经济活动中,一方面是国家以严格的准入限制、产业管制来保护的经济部门,具有垄断性质的国有经济;另一方面是国家没有严格的市场准入、产业管制,是开放的、竞争比较充分的民营经济部门。这两个部门在目前的经济体制下是分离的,分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国有部门可以凭借它的地位和各种各样资源方面的优势,随时进入民营部门发现盈利机会的行业。比如说房地产赚钱,国有可以进去,比方说水泥赚钱,国有可以进去等等。但是,另一方面,国有占据着垄断的那些有盈利前景的部门,民营企业是进不去的。这样的一种结果,我们称之为要素流动的不对称,某一类经济主体可以任意进入其他主体的经济活动领域,而另一类主体不能进入其他主体的经济部门或行业。要素的流动是不对称,最后结果就是,凡是可以自由进入的那些经济部门,多少会产能过剩,而无法进去的那些经济部门,很多都是存在供给的不足,资源配置扭曲了,产业结构扭曲了,供需结构也扭曲了,这就是今天中国经济的现实。



破解这种新二元经济结构靠什么?第一是政府市场准入和产业管制的放松;第二是混合所有制的改革;第三是公平的产权保护;第四是公平的竞争环境的营造。通过这样一些结构性改革,才能够打破新二元经济结构的格局,才能够消除阻碍民营企业进行创新的体制和机制的障碍,使他们更多的创新激励,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

 

(浙大CCE中心 蔡冬珍 根据史晋川教授在“创新·联动——后G20的投资新机遇”主题论坛现场演讲整理)